一 孔孟儒学产生的时代 
 (一)大变革的时代
 (二)战火绵延
 (三)社会矛盾加剧
 (四)礼崩乐坏
 (五)文化下移和文化繁荣
 (六)观念变革
二 孔子和孟子的生平
 (一)“长人”孔子
(二)“好辨”孟子
三 儒与儒家
(一)儒家溯源
(二)“儒”之寻踪
(三)“儒分为八”
(四)走向“显学”
(五)“独尊儒术”
四 孔孟儒学的出现
 (一)孔、孟分说的历史
 (二)孔贵孟轻的史实
 (三)“亚圣”的浮现
 (四)孔孟儒学的出现
(五)为什么会连称“孔孟”
五 孔孟仁学
 (一)“仁者爱人”
 (二)“仁也者,人也”
六 孔孟诚信思想
 (一)孔子“无信不立”的诚信观
 (二)孟子“朋友有信”的诚信主张
 (三)孔孟诚信思想的几个问题
 
七 孔孟民生思想
 (一)孔子“百姓足”的富民主张
(二)孟子“制民恒产”的民生关怀
(三)孔孟民生思想的历史意义
八 孔孟的财富观
 (一)孔子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的财富伦理
(二)孟子“民非水火不生活”的财富思想
九 孔孟的朋友伦理思想
(一)“朋友”概念的历史久远
(二)孔子“友以辅仁”的交友观
(三)孟子“朋友责善”的交友主张
(四)孔孟朋友伦理思想的历史影响
十 孔孟的境遇伦理思想
 (一)“瓠瓜”与“恒产”
 (二)环境与道德
 (三)儒家境遇伦理思想的历史余响
十一 孔孟的忧患思想
 (一)孔子“忧道”
 (二)孟子焦虑于“杀人盈野”
 
十二 孔孟的批判精神
(一)孔子的“不可忍”
(二)孟子的“好辨”
十三 孔孟哲学的有为精神
 (一)孔子的“人能弘道”论
 (二)孟子的“强恕而行”说